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合作社与养殖户的故事,是农业转型与产业融合的缩影,也是司法智慧与法律温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。近日,一起因土地转租引发的合同纠纷,在新添法庭法官的悉心调解下,实现了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,展现了司法力量在护航经济发展、维护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。
一、案情回溯:亲缘合作起风波
甲合作社是农业种植领域的佼佼者,租赁了农户300亩土地,致力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。乙是一位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专业户,与甲合作社法人因亲戚关系而结缘,双方基于信任达成合作意愿,甲合作社的法人遂将其中的二十多亩土地转租给乙农户,并与乙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转租合同,后乙在甲合作社的土地上建设了养鸡场,投资达90余万元,开启了他的养殖事业。然而,好景不长,养鸡场经营两年后,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并逐渐升级,乙的养鸡场面临停摆,大额投资可能付诸东流,同时甲合作社也将承担违约责任,面临违约赔偿,一场可能两败俱伤的僵局悄然形成。
二、司法介入:实地调研寻出路
面对此案,法官没有简单就案办案,而是积极践行“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”的理念,将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视为己任。法官多次前往现场调研,仔细查看了养鸡场的实际情况,深入了解了双方的合作背景、争议焦点及各自诉求。通过实地考察,法官深刻认识到,若只是简单地解除合同,90多万建的鸡场就成了废铁垃圾,但案结事不了,只会造成资源浪费,更损伤了营商环境的“元气”。
三、倾心调解:司法温情融冰霜
法官打定主意,不搞“一判了之”,要啃下这块硬骨头。于是,一场充满温情与智慧的调解工作逐步展开。法官多次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,背对背调解,耐心倾听、细致分析,力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。在调解过程中,法官不仅算经济账,更拉“感情线”,用简单易懂的语言,讲解法律法规,分析利弊得失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理解对方的不易与难处。
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和走访,法官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。双方开始意识到,与其在法庭上针锋相对,导致两败俱伤,不如坐下来寻找共赢的出路。终于,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,双方达成了一份既符合法律规定,又兼顾双方利益的调解协议:合同继续履行,租金支付方式和土地使用细节重新明确计算。
四、司法之光:照亮营商环境路
这场纠纷的化解,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,却深藏着司法为民的小心意——法官多跑几趟路,多讲几句话,就能让90余万元投资不打水漂,让市场主体有信心、敢投入。正如法官常说的:“优化营商环境,不能只喊口号,而要在每一起案件里,把群众的难处放在心上,把经济发展的需求扛在肩上,让司法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
临洮法院网 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西路统办二号楼后 邮编:730500
E-mail:ltxrmfy@126.com 电话:0932-2242591
立案审判查询电话:0932-2252880 执行案件查询电话:0932-2245871
临洮县人民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