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临洮法院网,今天是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本院新闻

中国法院网 | 洮水之畔,法庭“枫”光独好

来源: 作者: 责任编辑:临洮县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:2025/8/22 17:22:54 阅读次数:
字号:A A    颜色:

640.webp.png

“我忆临洮好,城南碧水来。”临洮位于甘肃省中部,定西市西部,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素有“彩陶之乡”“文化县”之称。下辖18个乡镇、323个行政村,12个社区,总人口55.49万。为了方便群众诉讼,临洮县人民法院下设7个人民法庭。近年来,甘肃省临洮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打造特色法庭、提升审执工作质效为抓手,创新模式、暖心解纷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把法庭“搬”到田埂上,矛盾化解在萌芽里

  一条窄巷,像道无形的界碑,隔开了叔侄之间的熟络。因一条巷道引发的叔侄矛盾,造成邻里关系激化。临洮县人民法院新添法庭的法官多方走访,了解叔侄两家恩怨,多家联动配合,积极联合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村镇调委会组成“调解联盟”,化解了这起长达十年的纠纷。

  新添法庭坚持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,法官们主动走村串户,把调解席设在炕头、田间、村口,说话带乡音、办事接地气,法官们不穿法袍,带着笔记本走村串户,听村民们诉求,遇到邻里纠纷,索性将调解桌搬出审判庭,到农家院的树荫下、田埂边。法官们用“背对背谈心、面对面解结”的方式,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

  新添法庭依托“马天柱工作室”,传承“用真诚感动当事人,用真心来化解纠纷”的解纷原则,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诉前调解、司法确认等一站式司法服务。秉持“为民、利民、亲民”原则,面对家长里短、邻里纠纷,他们用耐心和专业,抽丝剥茧,现场说法,不仅解决了纠纷,还让群众对法律知识有了切身感受,法治观念深入人心。

借地域文脉,以法治之力兴文旅

  衙下的花,是大地写给季节的诗。临洮素有“陇上花圃”之称,特色花卉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,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兴起,临洮花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,而相关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。

  临洮县人民法院衙下法庭成立“旅游+花卉”法庭,为应对涉花卉、旅游案件上升趋势而设立的特色法庭,开展专业化审判,坚持“一案一策、同案同判”,为当地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专业司法保障。同时,法庭还承担着普法宣传的职责,多次深入景区、市场、花卉培育基地,围绕花卉产业交易的重点环节,向花农、花商、景区管理者等进行精准普法,询问相关法律诉求,解答法律疑问,发放普法宣传资料,增强法治意识,提高维权能力,发挥小法庭、大能量。

  该法庭成立以后,成功处理了一批涉花卉纠纷案件。在熙州明园景区开园时,法庭成功处理了游客的百合花买卖纠纷案件,花卉款全部执行到位。法庭的这些积极探索,高效解决了相关花卉纠纷,及时保障了花农、花商的合法权益,诉前积极介入调解,极大缓解了法庭的审判压力,服务了地方旅游业发展,为临洮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
科技赋能,让司法服务“触手可及”

  当“枫桥经验”遇上数字时代,临洮县人民法院以科技为“笔”,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“智慧解纷”的新图景,从面对面的调解到智能监控里的预警,科技不仅让司法服务跑出“加速度”,更让“矛盾不上交”有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。临洮县人民法院紧跟时代步伐,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“枫桥式”建设,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,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诉讼服务体系。

  7月份临洮县人民法院正式启用“要素式诉状智能生成机”,可通过数字化手段,自动生成符合示范文本要求的起诉状。当事人只需要点击“要素式起诉状生成”按钮,选择相应纠纷类型后将传统起诉状放在指定位置,即可快速生成一份标准的“要素式起诉状”。同时,针对一些当事人操作不熟悉的问题,安排导诉员,为当事人提供一对一的诉讼指导,通过“人工导诉+智能系统”双轨模式,为当事人提供精准的诉讼引导和便捷的立案服务。

  同时,法庭积极适用在线庭审、大数据平台对案件进行分析,对审判工作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的评估。科技赋能,真正实现了“让数据多跑腿,让群众少跑腿”,实现了司法服务水平和审判执行质效的双提升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

法脉牵乡野,临洮法院“枫桥式法庭”建设绘就和谐画卷。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是“发动和依靠群众、坚持矛盾不上交,就地解决”,临洮法院在建设枫桥式法庭的过程中,紧紧围绕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,将纠纷化解于“未燃”;成立特色法庭,为当地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;科技赋能,为“枫桥式法庭”建设注入“新鲜血液”。洮水之畔,法庭“枫”光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