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临洮县人民法院衙下法庭审结了一起特殊的抚养费纠纷案件。法槌落下的瞬间,不仅为一个陷入困顿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,更用法律的刚性与司法的温情,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。
母亲离家,家庭重担压垮病父
时间回到2024年12月,母亲李某以“前往省城索要打工工资”为由离家,一个月后,李某突然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,案件最终以撤诉告终,此后,她便彻底断了与家中的联系,再未回家看望过三个孩子,也未尽过抚养义务。因此,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、已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的父亲张某一人肩上,全家的生计只依靠家中几亩薄田的微薄收成勉强维持。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也年事已高,同样没有了劳动能力,无法为这个家庭提供任何助力。随着三个孩子日渐长大,学费、生活费等各种开支与日俱增,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。
温情调解,法律守护孩子未来
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三个孩子在家人的帮助下鼓起勇气走进法院,将母亲李某告上法庭,要求支付抚养费,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与学习。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,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。通过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家庭困境,法官察觉到,这起案件的核心不仅是解决孩子们的经济负担,更要尽力弥合破碎的亲情,避免诉讼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。因此,法官决定以调解为主要方式,在维护孩子合法权益的同时,努力修复母子间的情感联结。
调解过程中,法官一方面耐心向李某释明法律规定:“根据法律条文,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定责任,若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,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,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。”同时,向李某发放《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》,逐条告知她作为母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。另一方面,法官从亲情角度出发,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渴望、缺乏母爱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等,引导李某回忆与孩子相处的点滴,让她真切意识到,母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,无法用任何东西替代。
经过多次耐心沟通与情感疏导,李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协议:李某每月按时向三个孩子支付2000元抚养费,直至孩子们年满18周岁或能独立生活为止。
为人父母,既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责任
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呵护,这是刻在血脉里的人伦常情,更是不容推卸的法律义务。为人父母,从来都不是一次短暂的旅程,而是一生的修行。这份“修行”里,藏着的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责任与担当,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。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牢记这份责任,用陪伴作舟、用关爱作桨,为孩子划向一个充满温暖与安全感的未来。
临洮法院网 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西路统办二号楼后 邮编:730500
E-mail:ltxrmfy@126.com 电话:0932-2242591
立案审判查询电话:0932-2252880 执行案件查询电话:0932-2245871
临洮县人民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